縱觀歷史,為官也好,經商也罷,“富不過三代,盛不過三代”是大多數官宦之家,和富裕人家難以打破的魔咒。
曾國藩是一個傳奇,他的家族同樣傳奇。曾國藩家訓對其子孫后世的影響十分深遠,曾氏后代子孫則沒出一個“敗家子”,實現了曾氏“長盛不衰,代有人才”的遺愿。
兩百多年來,曾氏后裔有成就的多達200余人,大多成為學術、科技、文化領域的精英。綿延十代,至今沒有出現過敗家子,堪稱中國家族史上的奇觀。
曾國藩的以下三大秘訣,尤其值得人重視和借鑒。
第一大秘訣是不睡懶覺
對于入睡越來越晚的現代人來說,早起是一件異常困難的事情,但曾國藩家族家風的一大特色,便是規定必須高度重視早起。
翻開《曾文正公家書》,可以發現,就早起這件事,曾國藩對家人有頗多叮嚀。在給四弟曾國潢的家書中,曾國藩說,祖父留下的八訣家訓,“若不能盡行,但能行一早字,則家中子弟有所取舍,是厚望也”。
又說,“欲去惰字,總以不晏起為第一義”。
在給兒子曾紀澤的信中,則不厭其煩地詢問:“爾在家常能起早否?諸弟妹早起否?”
早起為什么重要?
因為能不能做到和堅持早起,體現出一個人的心性和習慣——能否做到自我約束、是否具備恒心和毅力、是不是勤奮努力,而這些無論對于做人還是成事,都是最重要的根基。
第二大秘訣,不給孩子留財產
早在道光二十九年,曾氏初為大官時便對家人表示:“絕不留銀錢與后人。”
后來身為湘軍統帥,曾氏再次申明他的態度:“仕宦之家,不蓄積銀錢,使子弟自覺一無可恃。”一無可恃,就是不留財產的真諦所在。
讓孩子覺得沒有父輩可以庇蔭和憑靠,才會真正自己去努力。這一點,才是留給孩子最大、最可靠的財產。
林則徐對此也曾說過一段發人深省、堪稱千古良言的話:“子孫若如我,留錢做什么?賢而多財,則損其志;子孫不如我,留錢做什么?愚而多財,益增其過。”可見這是有智慧的成功者共同的洞察。
曾國藩家規還有一大秘訣,就是高度重視對后代的職業選擇。善于逆向思維的他認為,決定家族成敗的,是你怎么塑造子孫們的品德品質,而不是給他們留多少錢。這是他研究歷代大家族興衰所得出的結論,有著堅實的事實支撐。
曾國藩多次說:“凡人皆望子孫為大官,余不愿為大官。”他一生也沒讓長子曾紀澤去考科舉。
不做大官做什么呢?
曾國藩說,“愿為讀書明理之君子”。從小讓孩子有一個高遠的胸懷,注重培養他們高尚的品德,樹立正確的價值觀,用現在時髦的說法,希望他們成為紳士,而不是執著于事功層面的成功。
事實證明曾國藩看得是很遠的。中國官員的孩子大都熱衷從政,這個選擇最大的問題是容易壞了心術。你從小就混在
這個圈子里,你品質不可能好,結果整個家族風氣也都敗壞了。
決定一個人成敗的,是精氣神兒,決定一個家族成敗的,是風氣正不正。
湘鄉曾氏后人雖然絕大多數都沒有當官,但是都跟著自己的興趣走,去做科研,做實業,做一門扎扎實實的事業,而不是到官場上。他們的一生過得很有成就,也很充實。這在中國這個官本位的社會里是很少見的。
曾國藩對于成功的標準,是指孩子能夠不憑外物,不憑借外在的東西,自己能夠在內心找到快樂和寧靜。這一點對我們今天的家長應該有所啟發。
[出處:心靈財富傳媒]